首页 >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全过程 >合同合约 > 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主体的争议与探究——《合同法》第286条之分析

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主体的争议与探究——《合同法》第286条之分析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6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0-12-27
  • 简介
  • pdf
  • 214KB
  • 页数 9P
  • 阅读 81
  • 下载 34
因立法中缺乏明确理论基础的指导,《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定性不明,导致实务操作中出现诸多混乱,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主体争论即是其一。比较国外立法例,应以增值理论构建我国《合同法》第286条的规范设计基础,就我国的现状,应明确勘察人、设计人、发包人聘请的工程师、向发包人申报的分包人、无效合同中工程验收合格的实际施工人等可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的主体。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