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超屏障在工程结构纵波抑制中的应用:带隙特性及优化机理(英文)
超屏障在工程结构纵波抑制中的应用:带隙特性及优化机理(英文)

超屏障在工程结构纵波抑制中的应用:带隙特性及优化机理(英文)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5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1-04-27
  • 简介
  • pdf
  • 1.8MB
  • 页数 13P
  • 阅读 67
  • 下载 31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局域共振带隙机理的超屏障,并将其应用于地铁浮置板轨道结构中。在保留现有浮置板轨道隔振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抑制低频带隙频率范围内纵波从道床板往基底的传播。创新点:1.探究超屏障导波模态,获取其带隙频率范围,建立带隙边界频率的简化模型;2.建立三维半轨道模型,分析新型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整体减振效果;3.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测试结果的超屏障带隙频率范围优化机理。方法:1.采用有限元法,筛选沿轴向传播的纵波模态,推导带隙边界频率计算公式;2.通过计算传递谱,研究超屏障结构的纵波抑制效果;3.建立三维半轨道模型,计算力传递率,并研究采用超屏障的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整体减振效果;4.基于带隙边界频率计算公式,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超屏障关键参数的Pareto最优解集,并依据现场测试结果选取关键参数最优解。结论:1.所保留的现有浮置板轨道隔振效果、超屏障的纵波抑制效果以及带隙频率范围的可控性均有助于提高新型浮置板轨道的整体减振效果。2.超屏障可提供与现有浮置板轨道隔振器相近的静垂向刚度,且该静垂向刚度与第一带隙频率范围是相互独立的。3.简化模型及边界频率计算公式可用于获取具有更低起始频率且更宽频率范围的带隙;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及现场测试结果,选取了第一带隙为50~113 Hz的最优解。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