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7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1-04-27
  • 简介
  • pdf
  • 2.9MB
  • 页数 4P
  • 阅读 98
  • 下载 35
国外对风暴岩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利用CNKI和Meda Link数据库对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发现:首先对四川盆地风暴岩进行研究的是刘宝珺院士,研究热潮在2010年后;就目前发现的露头和钻井取心资料可知,四川盆地碳酸盐风暴岩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前带的中段—北段,说明龙门山前带的中段—北段以及米仓山前缘处于克拉通边缘向海一侧;纵向上主要分布层位在泥盆纪和三叠纪,这与两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大致吻合;风暴岩序列类型丰富,沉积环境主要发育在浅水陆棚,浅滩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风暴岩发现的增多,以上特征可能会有所变化。风暴岩也是一种潜在的勘探储集层。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