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4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1-04-27
  • 简介
  • pdf
  • 3.0MB
  • 页数 14P
  • 阅读 105
  • 下载 22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必要也是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供给问题,即要素的集约节约化供给、产品的有效优质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其中制度供给是重中之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基础、实践背景、制度环境、政策手段、动力机制上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不同,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长期与短期、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等四对重要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使其扎实落地,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能否在传统增长动力衰退之时,尽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新旧增长动能有效接续;二是能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效制度供给,为新的增长动力打造新引擎。为此,应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科技创新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以及相关基础性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同时,还要以扩大开放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