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不同造林模式人工林碳贮量的预估及比较分析——以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为例
不同造林模式人工林碳贮量的预估及比较分析——以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为例

不同造林模式人工林碳贮量的预估及比较分析——以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为例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4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1-04-27
  • 简介
  • pdf
  • 227KB
  • 页数 4P
  • 阅读 77
  • 下载 36
对广西西北部地区退化土地再造林项目中的8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碳贮量进行了初步的预估及比较分析,在项目计入期内,各造林模式人工林的单位面积碳贮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65.41 t/hm2)>马尾松+红荷混交林(63.33 t/hm2)>杉木林(59.43 t/hm2)>马尾松+枫香混交林(59.18 t/hm2)>秃杉(57.59t/hm2)>酸枣林(45.83 t/hm2)>光皮桦林(45.26 t/hm2)>桉树林(42.70 t/hm2)。各造林模式人工林地上部分的单位面积碳贮量占其单位面积总碳贮量百分比的排序依次为马尾松林(83.33%)>马尾松+红荷混交林(82.55%)>马尾松+枫香混交林(82.48%)>桉树林(82.10%)>杉木林(82.03%)、秃杉林(82.03%)>光皮桦林(81.24%)>酸枣林(77.58%),地上部分碳贮量远远大于地下部分碳贮量。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