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北早白垩世桃花山—小墨山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详情
- 2021-04-28
- 简介
- 3.1MB
- 页数 16P
- 阅读 80
- 下载 34
出露于湖南东北部华容县附近的桃花山—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通过锆石LA-ICP-MSU-Pb法测得两岩体侵位时代分别为129±1Ma和117±1Ma。桃花山主体岩性为(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SiO2=71.75%~73.81%,K2O/Na2O=0.84~1.11,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Eu为中等负异常,∑REE较高,Rb/Sr=0.9~2.7,(La/Yb)N=26.92~86.02;高ISr(0.714~0.723),低εNd(-9.76~-10.6),高t2DM(1.72~1.79Ga)。小墨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SiO2=69.64%~72.73%,K2O/Na2O=0.62~0.7,准铝质至弱过铝质,Rb/Sr=0.26~0.88,(La/Yb)N=11.97~12.67;低ISr(0.707~0.709),高εNd(-6.38~-6.73),低t2DM(1.43~1.46Ga)。综合分析表明,桃花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GPG),源岩为华南古元古代基底;小墨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类似含堇青石及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源岩为低成熟度的变杂砂岩。桃花山、小墨山岩体形成于华南早白垩世伸展背景下的局部挤压增厚环境。江南断裂晚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构造造成了华容地区的小范围地壳增厚,并为桃花山源岩的"湿"深熔作用提供了流体聚集通道;小墨山花岗岩的形成则与幔源岩浆的底侵有关,热的幔源岩浆不仅为地壳的部分熔融提供了热量,而且与熔融的壳源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热门商品
相关推荐
湘东北早白垩世桃花山—小墨山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3.1MB
广西花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产铀潜力分析 557KB
西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 254KB
广西六万山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31KB
东昆仑灶火沟早志留世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528KB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区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 4.5MB
湘东北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讨论 2.0MB
皖南及邻区燕山期A_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