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瓶颈及对策

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瓶颈及对策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8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0-12-27
  • 简介
  • pdf
  • 82KB
  • 页数 1P
  • 阅读 61
  • 下载 36
一、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瓶颈 1.缺乏与评价指标体系相配套的评价标准。政府公共工程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是进行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时带有根本性和指导性的原则标准,是对政府公共工程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共工程建设所期望达到的一个目标。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公平问题、再分配、适度性。绩效评价指标是准确评估政府投资活动效益的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依据。我国在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内容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政府投资绩效审计无法全面推进,而仅仅停留在财务效益审计方面,缩小了绩效审计的范围,约束了绩效审计的良性发展,成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瓶颈”。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