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 2020-12-27
- 简介
- 301KB
- 页数 5P
- 阅读 60
- 下载 38
为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模式的改良土壤效果,以改造后的棉田、纯林(白蜡林)、农林间作(白蜡+棉花)、混交林(白蜡+刺槐)为研究对象,未改造的重度退化刺槐林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不同改造模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养分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改造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土壤剖面表层普遍高于20-40cm土层,农林间作与混交林在退化刺槐林土壤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棉田属于掠夺式的土地利用方式,虽能暂时提高表层土壤的养分,但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和土壤养分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用来指示该区域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4种改造模式土壤酶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混交林、农林间作、纯林、棉田。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等改良土壤效应来看,混交林和农林间作改造模式较好,其次为纯林,棉田不宜作为长期营建方式。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热门商品
相关推荐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地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养分特征 301KB
黄河三角洲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478KB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585KB
黄河三角洲粉质土硬壳层特征及成因研究 484KB
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抗冲性能 464KB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退化刺槐林不同改造方式效果分析 318KB
黄土区刺槐林不同深度土壤枯落物的腐解能力 279KB
那曲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1.5MB
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整治工程施工进度的研究 6.0MB
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剖面的垂直分层 9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