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便携式静脉输液外渗报警器的设计与应用
便携式静脉输液外渗报警器的设计与应用

便携式静脉输液外渗报警器的设计与应用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7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1-09-22
  • 简介
  • pdf
  • 146KB
  • 页数 2P
  • 阅读 88
  • 下载 30
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输入的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引起组织坏死[1].静脉输液外渗一方面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另一方面给患者造成了痛苦,甚至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针对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十分重要[2].全麻手术期间静脉输液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手段,也是手术给药和抢救的重要通路,静脉输液外渗是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1%~6%[3].临床手术最常见的外周静脉通路是上肢前臂浅静脉和下肢踝关节处大隐静脉,为了保护大隐静脉,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提倡禁止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4].而在手术过程中,上肢静脉通路通常被手术敷料覆盖,术中观察敏感指标很不方便.以往的静脉输液报警方式是通过特制的压力感受器探测由于血管外渗造成的局部皮肤隆起,但当外渗量较少时(<10 ml的轻度渗漏)或者患者皮下组织较为疏松时,不能及时报警;国内有学者使用血管外渗监测技术对患者静脉插入套管针入口上方局部组织的电阻变化监测,成功地对5526例接受MS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了监测[5];其原理是套管针头周围组织间隙发生外渗时监测区域组织的生物阻抗即会发生变化.血管外渗监测技术虽然能灵敏的监测血管外渗,但需要连接到较为复杂昂贵的设备进行处理分析.因此,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血管外渗监测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静脉输液外渗报警器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