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 2021-09-22
- 简介
pdf
- 144KB
- 页数 9P
- 阅读 1920
- 下载 21
关于人工智能工作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问题,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自身可以作为责任主体;也有学者认为它与一般的产品责任没有区别。文章认为,人工智能自身不具有法律人格包括有限法律人格,人工智能工作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应该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基于人工智能的特点,其工作物致人损害责任与一般产品责任既不存在竞合,两者也不等同;该类民事责任主体,除生产者、销售者外,工作物操作者、使用者也应包括在内;此外,确立责任分担机制也是文章关注的内容之一。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热门商品
相关推荐
人工智能工作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探析 144KB
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626KB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民事责任 216KB
也面施工致人损害案件民事责任的构成及承担 197KB
浅谈无效合同的确认和民事责任 132KB
公司高管重大经营决策失误民事责任限制 163KB
建议在建筑领域设立拒不结算民事责任制度 45KB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187KB
在公路上晒作物致人损害应担责 79KB
关于完善建筑立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思考 45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