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iles.zjtcn.com/group1/M00/20/1B/CgoBZ2ACdByANbDFAAA-s6tzRYg611.jpg)
- 详情
- 2020-12-27
- 简介
pdf
- 1.5MB
- 页数 8P
- 阅读 54
- 下载 33
苏鲁-大别造山带是华北、华南地块之间的大地构造交界带。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的3000余年的地震活动性,并根据1918~2006年间苏鲁-大别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1000余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系统研究了地壳应力场和构造运动的区域特征,探讨了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机制。结果表明,苏鲁带以及华北地区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的同时,受到从贝加尔湖经过大华北直到琉球海沟的广阔地域里存在着的统一的、方位为170°的引张应力场的控制。右旋走滑运动是苏鲁地区和郯庐断裂带的现代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地震发生类型多为右旋走滑型或右旋走滑正断层型地震。华南地区构造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受北西西向运动的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运动所产生的方位为110~120°挤压应力的控制。华北、华南地块之间现代地壳应力场的分界线,西部与秦岭带大致相符,在大别东开始则逐渐偏离大地构造,到黄山附近向东南偏转,在温州附近转为向东延伸,最终穿过东海直至琉球海沟。研究结果还表明,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运动机制,即致使大量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或地表的岩石圈应力场背景原因为,中生代以来大华北地区存在着较强扩张应力场的主控作用。此外,岩石圈地幔的蘑菇云构造增强了华北地区扩张应力场及扩张构造运动,导致形成大量深裂谷、裂隙,深部物质上涌。苏鲁及东大别地带处于或接近蘑菇云构造运动发育地区的中心,深部地幔物质的上涌导致并加剧了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或地表,形成了世界著名的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热门商品
相关推荐
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应力场、构造运动特征以及超高压变质带折返机制的研究 1.5MB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的温压条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52KB
南苏鲁超高压岩石含柯石英锆石中的流体包裹体 1.8MB
混凝土徐变系数公式设计以及徐变应力场的计算研究 183KB
藏北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中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的岩石学和变质特征 902KB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2.0MB
燕山水库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 167KB
伊泰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254KB
超高压水枪 16KB
继电保护讲稿(北京超高压) 24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