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程造价 >造价学术 >造价其他资料 > 施工企业劳务协作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施工企业劳务协作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施工企业劳务协作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原价 100 积分

促销价 50 评分 4.7 积分

*温馨提示:该数据为用户自主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 举报联系客服处理。
报错
  • 详情
  • 2021-09-19
  • 简介
  • pdf
  • 104KB
  • 页数 未知
  • 阅读 98
  • 下载 29
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施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得到了迅猛增长。施工企业靠自己固有的操作工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承揽到手的施工任务的,如果通过常规的方式招聘更多的操作工人,企业又很难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如:“三险一金”和施工任务不足时的待岗工资等),如果通过违法分包的方式,企业又会面临得不偿失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各施工企业过剩的施工任务资源形成了一种新的市场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逐渐形成了施工企业的劳务协作管理模式。

对不起,您暂无在线预览权限,如需浏览请

立即登录